三伏天必按的6个穴位通血管祛湿寒,每天10分钟换回一身轻松
萌宅2025-07-31
一、血管淤堵的无声警报:你的身体在求救
40岁的老张最近总感觉胸口发闷,爬两层楼就气喘不止。体检报告显示血脂偏高,但他总说“没时间调理”。直到某天晨练时突发心悸,才意识到血管淤堵的严重性——这不仅是老年人的专利,更是久坐、高油饮食人群的隐形杀手。
三伏天高温加速血液黏稠,血管内壁附着的“泥状淤块”会导致血流阻力增加。中医认为,舌质暗紫、手脚冰凉、后背僵直等症状,本质是肝脾肾三经失调引发的血瘀。
二、血管清洁工的黄金组合:3个穴位疏通全身循环
掌握血管淤堵穴位按摩方法,能有效改善血管状况。
1. 晨间9 - 11点:三阴交(脾经/肝经/肾经交汇点)
- 位置:脚踝内侧骨头上3横指处,按压酸胀点即是。
- 作用原理:脾像厨房大厨,负责将食物转化为新鲜血液;肝藏血,肾主血源。三阴交同时调动三经,化解血液“黏粥状淤堵”。
- 操作:这里涉及三阴交通血管按摩技巧,涂抹艾草精油后,用指腹垂直按压3分钟(忌用指甲),适合月经血块、面色暗黄者。
2. 午间11 - 13点:内关穴(心包经枢纽)
- 位置:手腕横纹中点上2寸,两筋之间凹陷处。
- 作用原理:心气推动血流,内关穴疏导胸中郁热气滞。艾灸时热力沿手臂流向指尖,可缓解生气后胸闷、心跳过速。
- 操作:内关穴缓解胸闷手法是绑镂空艾灸罐15分钟,感受热气向心脏或指尖扩散。
3. 下午15 - 17点:膈俞穴(血液总管)
- 位置:背部第7胸椎棘突旁开1.5寸(约两横指)。
- 作用原理:刮痧刺激此穴,可将血管内“垃圾”通过痧毒排出。适用于颈部僵硬、头晕手麻者。
- 操作:膈俞穴刮痧排毒步骤是用砭石刮痧板从颈椎垂直刮至膈俞穴,出痧后喝温水加速代谢。
三、痰湿体质自救指南:3个穴位切断“黏腻源头”
李女士常年嗓子卡痰、舌苔白腻,喝红豆薏米茶收效甚微。中医发现她长期喝冰饮损伤脾阳,导致湿气聚集成痰。
痰湿本质是脾虚 + 气滞 + 水液代谢失衡。黏痰比湿气更难清除,易引发血脂异常、水肿便溏。掌握痰湿体质穴位调理法,能帮助痰湿体质人群改善身体状况。
四、祛痰三板斧:从源头到排泄的全链路疏通
1. 阴陵泉(脾经解冻开关)
- 位置:膝盖内侧凹陷处(腿弯时触感明显)。
- 作用原理:脾被冰饮“冻住”后,阴陵泉能重启脾脏运化功能,减少痰湿生成。
- 操作:晨起用铜刮痧板从脚踝推刮至阴陵泉,引发打嗝、肠鸣即见效。
2. 膻中穴(气机发动机)
- 位置:两乳头连线中点。
- 作用原理:气滞则痰凝。按揉此穴可疏通“水管般的气道”,推动痰液排出。
- 操作:手掌根顺时针揉压3分钟,适合生气后痰堵喉咙者。
3. 支沟穴(三焦经排水阀)
- 位置:手背腕横纹上3寸,两骨间隙中。
- 作用原理:通利二便排出浊水,改善腿肿、小便不利。
- 操作:拇指关节顶住穴位边按边揉,配合深呼吸效果倍增。
五、三伏天增效方案:时间与工具的协同法则
- 时段选择:晨起养脾、午时强心、傍晚排毒,顺应经脉活跃周期。
- 工具搭配:艾草精油增强渗透率,铜刮痧板导热性佳,砭石材质适合敏感皮肤。
- 风险提示:膈俞穴刮痧后3天避风忌冷食;阴虚火旺者慎用艾灸。
六、效果自测:你的身体正在变轻松
坚持10天后观察:
- 舌苔从白腻变薄白
- 晨起喉咙清爽无痰
- 爬5层楼心率下降20%
- 手脚温度上升2 - 3℃
你是否被血管淤血或痰湿问题所困扰?快来听听这两个音频,众多听众反馈从中受益,找到了改善身体状况的方法。音频中,冯明宇老师以专业且生动的讲解,为我们带来独特体验,这是文字所无法替代的,你能真切感受到老师的讲解如同在身边指导。
在音频里,针对血管淤血,老师介绍了晨时按揉三阴交穴、午时刺激内关穴、申时在膈俞穴刮痧的方法,能有效打通全身血管、强壮心脏;对于痰湿问题,讲解了阴陵泉穴、膻中穴、支沟穴的妙用,可减少痰的生成、推动痰排出、清除剩余痰湿。
别再犹豫,点击音频,开启属于你的自我疗愈之旅,让身体更加健康、轻松。
相关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