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有一位名为鸡子的训鸡师,负责为鸡王训练斗鸡。经过十几天行为训练后,这只斗鸡表现出明显攻击性,每当见到其他鸡便会竖起羽毛、进入紧张状态。尽管旁人认为训练已成功,鸡子却坚持需延长训练周期以达成更高目标。
最终完成训练时,斗鸡在斗场中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状态:它呆若木鸡般静立,如同木雕般毫无反应。这种反常的镇定状态反而震慑了其他斗鸡,使其不战而逃。
“呆若木鸡”的典故由此而来,最初用以形容因深度训练而达到极致淡定的状态。随着语义演变,现代多用于描述人在恐惧或惊讶时目瞪口呆、肢体僵硬的发愣表现,体现了极端情绪下的生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