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代的香港楼市有个奇葩规则:买楼必须整栋购入。这种模式把普通市民挡在购房门外,开发商回款周期长到离谱。霍英东在九龙油麻地四方街盖楼时,进行了分层销售模式创新,他直接问律师罗显生:“拆开一层层卖犯法吗?”得到否定答复后,他当即把100栋六层唐楼拆成600个单元销售。
当时香港租房的“顶手费”(押金)高达7000港元,而霍英东的单层售价仅2万港元。老百姓算账发现:买楼相当于5年租金换永久产权,售楼处瞬间被挤爆。这个看似简单的分层销售法,让香港住房自有率三年飙升37%。
分层销售虽好,但50%首付仍难倒众人。霍英东1953年底找来御用律师高禄云,设计出“工程进度付款法”,也就是分期付款购房方案:
这套体系让月薪200港元的码头工人也能买房:首付2000元,后续每月存167元(当时房租约150元)。更关键的是律师楼监管杜绝了资金挪用,实现了信托监管防烂尾——开发商只有完成10%工程量才能支取对应资金,这与内地开发商卷款跑路形成鲜明对比。
在四方街项目启动前,霍英东干了件震惊业界的事:把户型图、面积、价格印成小册子发放。他进行了售楼说明书设计要素的完善,这个“楼花说明书”让购房者像点菜般选房,彻底改变“摸黑买房”的行业潜规则。
说明书包含三大创新要素:
- 单元编号对应具体位置
- 三维立体户型展示
- 工程进度时间表
这套可视化销售系统,使四方街100栋楼两年售罄,回款速度比传统模式快5倍。如今内地售楼处的户型图、沙盘,都是霍英东玩剩下的套路。
霍英东模式最精髓的律师楼信托监管,在内地楼市却神秘消失。对比香港模式与内地预售制,在烂尾楼风险防控方面存在巨大差异:
维度 | 霍英东模式 | 内地现行模式 |
---|---|---|
资金监管 | 律师楼按工程进度放款 | 开发商自由支配 |
首付比例 | 10%-50%弹性选择 | 通常30%起 |
风险承担 | 开发商承担烂尾风险 | 购房者承担全部风险 |
信息透明度 | 强制公示工程进度 | 选择性披露 |
恒大暴雷前挪用监管资金达2600亿,足够盖130万套保障房。若有信托监管体系,这些钱本该用于工程建设而非足球俱乐部和歌舞团。
为何香港能杜绝烂尾楼?
信托账户确保“专款专用”,开发商想跑路都没钱可卷。2022年香港烂尾楼数量为0,同期内地烂尾项目超18万套。
预售制真是洪水猛兽?
霍英东证明预售制本身无害,真正危险的是缺乏监管。美国采用“完工再售”模式,德国实行“80%付款才动工”,都是对资金安全的制度设计。
开发商为何抗拒透明化?
某TOP10房企高管曾透露:“自由支配资金能赚8%理财收益,监管账户只能存活期。”这种套利空间,让开发商集体抵制霍英东模式。
霍英东用三个创新撕开了地产暴利的口子,当年香港开发商骂他“破坏行规”,今天内地购房者却在为消失的监管智慧买单。当某房企老板炫耀“我们项目从来不公示资金流向”时,这场持续70年的房地产博弈,早已写好了结局。
很多听众反馈,听了这档音频后,对爱国商人霍英东有了全新且深入的认识。在音频中,你能听到霍英东如何一步步革新香港房地产销售模式的精彩故事,这是文字无法替代的生动体验。从他发明分层销售,到开创“卖楼花”(内地叫期房)模式,整个过程在主播的讲述下仿佛真实再现,如同亲耳聆听霍英东与律师们的讨论。主播还科普了全世界不同的卖楼模式,如美国模式、德国模式等,让你拓宽视野。如果你也想感受霍英东的商业智慧,了解房地产行业鲜为人知的历史,点击音频,开启这段充满惊喜的知识之旅,为你的个人认知成长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