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经济总量与城市格局
长三角地区9座GDP万亿城市2025年一季度经济数据发布,形成“1(上海)2(苏州、杭州)6(南京、宁波等)”的结构。上海GDP总量达12735亿元,第三产业占比超80%,GDP增速5.1%。合肥成为区域内第四个“双万(GDP万亿、人口千万)”城市,其第二产业、出口增速均居九市首位,GDP增速6.6%,仅次于烟台。
重点城市增长动力分析
从增长动力看,上海固定资产投资增速6.5%领跑长三角,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7.5%居首。宁波一季度增量428亿元,在2万亿以下城市中表现突出,与南京的差距持续缩小。南京提出通过“四链融合”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一季度GDP增速5.3%,较2024年加快0.8个百分点。
机器人产业爆发式增长
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成为增长亮点。上海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8.6%,人工智能产值增长13.2%;苏州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165%,企业订单量激增。杭州、宁波工业机器人产量分别增长62.7%、63.2%。长三角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形成差异化优势:江苏强于核心零部件,浙江产业链完善,安徽AI技术突出,上海则聚焦整机研发与产业集群。
政策与市场驱动产业升级
国家设备更新政策加速机器人市场渗透。国产机器人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南京爱斯顿机器人市占率达10.3%,国产渗透率提高2个百分点。机器人应用场景扩展至工厂、景区、医疗等领域,工业、服务及特殊作业类机器人产量全面增长,印证智能化升级需求释放与经济结构转型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