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东陵帝王陵墓群的历史与劫难
青东陵作为清代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群,安葬了顺治、康熙等五位皇帝及众多后妃。1928年,军阀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炸开慈禧墓和乾隆墓,制造了震惊民国的第一次东陵盗墓案。其手下王绍义在盗墓失败后潜伏十七年,伪装成弹棉花匠王绍义,暗中谋划二次盗墓。
弹棉花匠王绍义的潜伏与犯罪集团形成
王绍义通过拉拢守陵人后代、伪警察及贪腐干部赵国正、张进忠,组建了包含三百余人的东陵盗墓犯罪集团。他们煽动村民以“反封建”名义参与,用炸药和铁板钥匙等技术手段,先后盗掘惠陵、景陵等14座陵寝,掠走包括康熙九龙玉碑在内的无数珍宝。
盗墓案告破与文物流失的遗憾
案发后,河北省公安局展开追赃行动,但仅追回约千件文物。主犯王绍义潜逃多年,最终于1951年被捕枪决。然而,大量文物被低价变卖,九龙玉碑等珍品通过地下市场流落海外,成为东陵文物海外流失的典型悲剧。
案件影响与历史反思
此案暴露了战乱时期陵墓保护的脆弱性。孙殿英盗墓案和王绍义团伙的二次破坏,导致青东陵帝王陵墓群遭受不可逆的损失。守陵人后代参与犯罪、犯罪集团规模庞大等现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下的复杂人性与利益纠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