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发布《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二十条》,围绕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落实,提出构建学业进阶体系、深化体育课改革等措施。文件强调通过能出汗的体育课设计、每日两小时体育活动及全员赛事活动,强化学生体质健康跟踪分析,同步推进心理健康实践活动机制,如设置心灵信箱、师生对话日等校园心理支持场景。
教育改革方面,聚焦小升初学业压力缓解及学段贯通培养,通过新型集团化办学优化课程体系。文件要求建立学生成长轨迹记录系统,动态记录学业表现与身心发展,并通过家校协同育人新模式,推动家长会、家访等互动机制,强化家庭责任。
全国层面,2024年被定为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年,重点防控中小学生近视率及肥胖问题。多地通过延长课间活动、调整课时分配等举措,保障每日两小时体育活动。武汉、广州等地试点将心理健康促进纳入法规,明确政府、学校、家庭协同责任,形成健康第一教育理念落实的法治保障。
专家指出,身心健康需从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入手,平衡学业竞争与成长需求,通过增加户外活动时间、激发学生运动主动性等系统性措施,构建符合成长规律的教育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