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北宋,其政权合法性常受争议,因权力更迭涉及后周“孤儿寡母”的政权交接。他虽未完成统一大业,但通过“先南后北”战略快速平定后蜀、南汉等地,展现出高效的政治军事能力。其“杯酒释兵权”削弱禁军将领势力,奠定宋朝中央集权制度基础,但也为后续文强武弱局面埋下伏笔。
北宋继承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局面,面临燕云十六州长期被契丹占据的领土缺失问题。赵匡胤未能彻底解决藩镇割据遗留的地域主义思想,导致地方对中央认同感薄弱。后周柴荣的军事改革虽为北宋奠定部分基础,但赵匡胤过早离世使制度完善进程中断,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持续发酵。
北宋初期汉民族人口锐减危机加剧,北方游牧民族实力上升,中原农业经济衰退。赵匡胤的军事改革强调“调兵与领兵分离”,枢密院与三衙分权制约,虽强化皇权却削弱军队战斗力。宋朝积贫积弱根源可追溯至制度设计中对武将的过度防范,加之未能收复燕云十六州等战略要地,最终导致外患频发与国防长期被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