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贸易协议框架达成
特朗普在苏格兰会晤中宣布与欧盟达成历史性协议,核心内容包括:美国对欧盟产品征收15%关税(低于此前威胁的30%),欧盟承诺购买7500亿美元美国油气能源、投资6000亿美元美国军工产业,并对美开放零关税市场。冯德莱恩称协议虽艰难但“稳定可预测”,德国总理默茨强调协议避免贸易关系恶化,特别是德国汽车关税从27.5%降至15%。
欧洲内部矛盾与批评声浪
法国反对党领袖勒庞痛批协议为“政治、经济与道德惨败”,指责欧盟委员会牺牲法国农业与主权,迫使法国向美国农产品开放市场以换取德国汽车关税优惠。德国与法国利益分歧凸显,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也存在潜在异议。部分欧洲民众呼吁撤销协议,并要求冯德莱恩下台,认为欧盟屈从于美国导致战略自主权丧失。
协议深层影响与争议焦点
协议加剧欧盟对美能源依赖,同时面临去工业化风险——美国商品零关税进入欧洲市场,但欧盟产品仍受15%关税限制。特朗普谈判策略被指“个个击破”,利用欧洲安全与市场依赖性施压。冯德莱恩在记者会上称特朗普“公平”,但现场细节暴露协议实质不平等。有评论指出,欧盟被迫接受“华盛顿主导议程”,经济、能源与防务自主性进一步削弱,欧洲正为高昂能源成本与强制军购付出代价。
后续挑战与遗留问题
尽管协议暂时避免跨大西洋贸易关系崩溃,但药品关税未纳入条款(欧盟对美第一大出口商品可能面临更高税率),且欧洲内部对协议合法性争议持续。法国农民与环保团体抗议美国产品冲击本土市场,马克龙政府被批“背叛法国利益”。欧盟未来谈判将面临更大撕裂,成员国间博弈加剧,如何平衡主权与全球化合作仍是核心难题。
危清韵:欧洲现在这帮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