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坟》出自《诗经·周南》,是一首反映先秦社会现实的民歌。诗歌分为三章,通过虚实结合手法,描绘妻子在汝河岸边劳作时思念远行丈夫的场景,以及夫妻重逢后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展现了周王室动荡争议下民众的生存困境。
首章以“伐其条枚”起兴,刻画妻子独守家庭时“未见君子”的深切思念,将情感比作饥渴般迫切。次章情感转折,丈夫归来后“不我遐弃”的誓言,凸显夫妻久别重逢的喜悦与家庭责任坚守。末章借“鲂鱼赪尾”隐喻王室如烈火般的争议,虽家庭团聚,仍难掩对“父母孔迩”的牵挂,体现战乱年代百姓对安定生活的渴望。
诗歌艺术特色鲜明,通过劳作场景铺陈、情感对比强化感染力,语言凝练如“惄如调饥”生动传达思念。其创作背景与先秦诸侯争霸时局影响紧密相关,男子服役导致家庭离散,民歌成为抒发民众苦难的载体。
在当代视角下,《汝坟》启示人们珍视情感纽带,面对生活压力时坚守责任。诗中“王室如毁”的忧思,亦提醒现代社会关注和平稳定,延续对家庭与社会双重关怀的深刻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