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时,新疆正面临侵略危机。年逾六十的左宗棠率军西征,面对戈壁荒漠与恶劣环境,提出“边战边治”的治疆方略。他命令士兵在行军途中种植柳树、杨树和榆树,利用耐旱植物打造绿色长廊,既为军队提供遮蔽,又遏制风沙对道路的侵蚀。
新疆收复战役持续数年,左宗棠新疆征战的每处战场都同步推进生态恢复。军队在城池周边种植左公柳,荒滩栽植耐旱杨树榆树,并通过挂灯笼、修水渠等方式保护树苗。最终收复新疆160万平方公里土地,荒漠绿色长廊建设与天山雪水灌溉系统为当地农业奠定了基础。
左宗棠种树治沙的成果延续至今,新疆哈密等地保留大量左公柳生态遗产。他引入桑蚕技术,推动当地发展丝绸产业。现代为纪念其功绩,设立左公柳纪念植树日,通过培育柳树苗延续治沙精神,彰显新疆领土完整收复与生态治理的双重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