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Vol.109 星巴克 特斯拉 LV:实体空间场景革命 品牌营销的破局与重构

所属专辑: 钱钱品牌局
最近更新: 19小时前时长: 34:20
钱钱品牌局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在品牌营销不断演进的当下,LV、特斯拉、星巴克三大品牌凭借独特的实体场景创新,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特斯拉于 7 月 21 日在洛杉矶好莱坞开设全球首家餐厅,以复古未来主义风格和机器人服务引发热议,6 小时营收达 4.7 万美元,还计划规模化复制,上海浦东店预计 2026 年落地。星巴克在华南地区推出免费自习室,不设消费门槛和时长限制,有效提升了上座率和饮品销量。LV 则将 “大船” 驶入上海太古汇,结合品牌 “旅行” 基因打造展览空间,吸引全球目光。

这些热点事件背后,是品牌对营销模式的探索与变革。它们不再局限于传统方式,而是通过实体场景,让消费者更直观地感受品牌魅力,这一转变为品牌营销带来了新的启发与思考。

在流量红利见顶、消费需求迭代的当下,LV、特斯拉、星巴克等品牌通过实体场景创新,开辟出一条 “体验式营销” 的新赛道。它们不再依赖传统广告的单向灌输,而是以可感知、可参与、可传播的空间载体,重新定义品牌与消费者的连接方式。


共谈嘉宾:

钱峻 《钱钱品牌局》主理人 联合主播 / M360 MSAI & 创+平台 创始人

JASMINE 杨志华《钱钱品牌局》联合主播/品牌实战派专家 前百胜餐饮集团市场副总裁

Kant M360智库副总

SHOWNOTES

1:23 特斯拉7月21号在洛杉矶好莱坞餐厅开业。

2:33 星巴克在华南地区开放免费自习室,不设消费门槛,不限使用时长。

3:48 LV的大船驶向上海闹市区,奢侈品与社交媒体的完美结合。

10:12 特斯拉推出未来风格主题餐厅消费者享受了他的文化,有了美好的品牌之旅。

13:26 深度的对品牌的介绍和体验的营销手段,是值得品牌花几年去做。

18:20 品牌通过实体空间打造“第三空间”增强用户粘性

25:04 自习室模式工作效率学习效率更高,其实我们在外面跟别人聊也是更舒适的。

28:05 特斯拉拥有摸得到和触碰得到的科技感,对消费者的进步也是有帮助的。

一、科技跨界:当汽车品牌开进餐饮赛道

特斯拉的 “超级餐厅” 无疑是科技企业跨界营销的标杆。7 月 21 日,全球首家特斯拉餐厅在洛杉矶好莱坞开业,以 “复古未来主义” 为设计核心 —— 银色飞碟造型复刻 1950 年代汽车影院的怀旧感,而人形机器人送餐、智能交互系统则注入强烈未来感。开业 6 小时营收达 4.7 万美元的亮眼数据,印证了其商业模式的可行性。

这种创新的本质,是将 “科技体验” 从汽车延伸至生活场景。特斯拉通过餐厅让用户触摸到具象化的未来 —— 机器人服务、智能点单系统,甚至潜在的车载系统联动,都在强化 “科技融入生活” 的品牌心智。

其计划五年内建设 5000 座超级餐厅、2026 年落地上海浦东店的布局,更暴露了以场景为入口、构建生态壁垒的野心。

二、空间再造:星巴克的 “第三空间” 2.0 进化

当咖啡赛道陷入价格战时,星巴克以 “星子自习室” 完成了一次空间价值的重构。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其免费开放的自习室提供电源、Wifi、温水,且不设消费门槛与时长限制,甚至鼓励书籍交换。数据显示,这一模式使休闲时段上座率提升 40%,70% 用户会主动购买饮品。

这一策略精准击中了当代年轻人的 “公共空间刚需”。在肯德基、麦当劳等场所因嘈杂难以满足学习需求,而专业自习室收费高昂的背景下,星巴克将 “第三空间” 从 “社交场” 升级为 “生产力场景”

它不仅解决了下午时段门店空置率问题,更通过 “学习场景 + 咖啡消费” 的弱绑定,吸引了学生、自由职业者等新兴客群,完成了从 “卖产品” 到 “卖体验” 的跃迁。

三、符号叙事:LV 的 “大船” 如何成为全球话题

LV 将巨型游艇装置驶入上海太古汇,堪称奢侈品营销的教科书案例。这艘融合 “旅行” 基因的实体装置,内部是品牌展览,外部则成为天然打卡地 —— 无需投放 800 万至 1000 万的户外广告,全球媒体的自发报道已使其成为现象级事件。

其成功的关键在于 “符号与品牌基因的强绑定”。LV 以 “旅行” 为核心叙事,联动山西悬空寺、桂林山水等景点展示产品,开设旅行播客,让 “大船” 成为这一叙事的终极载体。

相比其他奢侈品的展览模式,LV 的创新在于降低传播门槛:普通消费者拍张外景即可完成打卡,KOL 则可通过 VIP 通道深入解读,形成 “全民共创” 的传播矩阵。这种 “巨物装置 + 分层内容” 的设计,让品牌理念穿透圈层,实现破圈传播。

四、趋势启示:实体场景的三重营销价值

从特斯拉、星巴克到 LV 的实践中,可提炼出实体场景营销的核心逻辑:

  • 体验即认知:机器人送餐、自习空间、游艇展览,将抽象的品牌理念转化为可触摸的体验,解决了 “科技感”“文化感” 难以传递的痛点。
  • 空间即媒体:实体场景自带传播属性,消费者的打卡分享成为免费流量入口,其信任度远高于传统广告。
  • 场景即生态:餐厅、自习室、展览空间不仅是营销载体,更可能成为品牌生态的节点,如特斯拉餐厅与车主服务的联动、星巴克自习室与会员体系的结合。

未来,品牌竞争的关键不再是 “谁的广告更响亮”,而是 “谁能创造让消费者愿意停留、参与、传播的场景”。无论是科技企业、餐饮品牌还是奢侈品,唯有将实体空间打造成 “品牌与用户的共创场”,才能在存量竞争中突围。

TAKEAWAY

1、实体场景创新是品牌突破营销瓶颈的重要路径。

2、降低体验门槛能激发消费者自发传播与参与。

3、结合核心品牌基因的场景设计更具感染力。

4、免费模式可有效吸引目标客群并提升转化。

5、科技感需通过具象化体验让消费者切实感知。

6、实体空间可转化为自带流量的 “品牌媒体”。

7、分层内容设计能满足不同群体的传播需求。

8、第三空间升级可解决用户特定场景下的刚需。

9、长期投入深度体验式营销能强化品牌心智。

10、小成本场景创新也能成为内容发散的起点。

思考点

1、实体场景创新如何平衡品牌基因与消费者实际需求?

2、免费模式在实体场景运营中,需规避哪些潜在风险?

3、不同层级的传播内容设计,核心差异体现在哪里?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