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火背景与印度决策动因
印巴于5月10日达成边境停火协议,结束近期冲突。印度选择快速停火,与其面临的资本外逃压力直接相关:5月8日外资单日抛售12亿美元印度国债,外汇储备单周缩水59亿美元,迫使印度优先维护经济稳定。此外,美国对美印贸易协议的施压以及国际社会对冲突的冷淡态度(包括中、美、俄均未明确支持印度军事行动),进一步削弱了印度延续战事的底气。
军事冲突与装备短板暴露
印度阵风战机在空袭中因电子战系统故障和信息化作战体系缺陷陷入被动。实战中,其雷达遭巴基斯坦电子压制,米卡导弹因敌我识别系统故障自毁,最终被巴方歼-10C与红旗-9B联合拦截击落。这一结果暴露印度万国牌装备的数据链兼容性问题,凸显体系化作战能力的不足。
巴基斯坦应对与国际支持
巴基斯坦以铜墙铁壁反击行动维护主权,通过超限战手段(如网络战)对印度形成威慑,并得到穆斯林国家的实际或心理支持。中国明确声援巴基斯坦安全立场,同时通过成建制输出信息化作战平台(如千手观音系统),展示装备技术优势。
后续影响与地区格局变化
印度停火后试图通过安全会议维持大国形象,但国内仍面临民怨风险(如电网瘫痪威胁)。国际关注点转向埃及等国家是否会采购中国歼-10C等装备。印度与美国贸易协议的谈判进展及其资本外逃趋势,将成为影响地区稳定的关键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