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起女子转售未用完的安眠药被判贩毒的案件引发关注。该女子因病情好转后通过网络转售剩余处方药,被法院一审认定违反国家精神药品管制法规,构成贩卖毒品罪,后案件因事实不清发回重审。类似案例中,广州一女子转售癌症家属遗留的镇痛药亦被指控贩毒,最终因证据不足撤诉。
专家指出,处方药转售存在多重法律风险。根据药品管理规定,个人擅自销售处方药可能违反行政准入制度,尤其涉及“毒麻精放”(毒性、麻醉、精神类、放射类药品)时,可能构成贩毒罪等特定犯罪。若转售药品导致误用、滥用或涉及过期变质药品,转售者需承担连带责任甚至刑事追责。
对于未用完的处方药处置问题,免费赠药仍潜藏风险。特殊药品如麻醉类或精神类药品可能因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导致合同无效,甚至涉嫌过失致人死亡或贩毒罪。专家建议依托药品追溯系统开发家庭闲置药品登记功能,通过合法平台流转药品,结合大数据监管控制异常交易,平衡资源利用与安全需求。
当前我国药品回收体系尚不完善,亟需明确法规支持。民众处理剩余药品时需避免随意丢弃污染环境,建议推动医保平台介入闲置药品登记,在严格监管下实现药品资源合理利用,减少浪费与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