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时光探宝人:
苏州考古研究所所长 程义
主播:宝藏姐姐(小藏)
节目相关视频:程所陪大家探馆的超长视频
时间轴:
00:00 苏州考古博物馆开馆及考古工作探索
在苏州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之际,苏州考古研究所所长分享了其对于考古博物馆的规划和定位,强调了博物馆随着考古工作的推进不断更新观点和陈列的特色。此外,还提及了在考古工作中对文物完整性和出土信息准确性的重视,以及通过大规模挖掘可能解决的考古问题。
02:22 考古博物馆的定位与目标观众
考古博物馆作为一种专业门类博物馆,以学科特色为核心,与综合类博物馆有显著区别。其呈现方式需反映考古学的自然科学倾向及多学科交融特点。博物馆的目标观众包括对考古学感兴趣的人群,旨在通过展示宣传考古学,区分其与社会流传的盗墓活动,强调考古学的学科属性和合法性。此外,博物馆还吸引随机观众,但主要聚焦于对考古学有深入了解需求的群体。
05:04 考古博物馆的文物展示策略与价值取向
考古博物馆在展示文物时面临选择:是突出精品文物,还是保持文物出土的原貌及完整性。这种选择反映了不同价值取向,精品文物强调美学和艺术价值,而保持原貌则重视文物的组合、共生关系和信息完整性。对于考古研究而言,组合完整性至关重要,因为它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和上下文。因此,一些博物馆倾向于展示文物的原生态,以保留其历史和文化价值。在历史类博物馆中,时间轴是最基本和可靠的展示逻辑,这有助于观众理解文物的历史背景和演变。
08:19 苏州历史遗址文物的精选与展示逻辑
对话围绕苏州历史遗址文物的选择与展示逻辑展开,强调了从三山岛新时期时期到民国的时间轴选择,以及在每个历史阶段选择最具代表性的遗址和文物进行展示的重要性。此外,还讨论了在有限空间内如何精选文物,以及考古博物馆作为学者交流平台的作用,旨在为普通游客和专业学者提供深入了解苏州历史和社会面貌的机会。
12:28 考古教学与博物馆资源的利用与互动
对话主要围绕考古教育和博物馆资源的有效利用展开。提及了不同大学和博物馆如何通过丰富的标本和文物资源,为考古和古代史学生提供教学和实习基地。此外,还讨论了如何通过调整展览序列和增加互动设备(如显微镜、放大镜和可触摸的陶片等),来提升学生和青少年对考古和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理解。通过这些方法,旨在让学生能更直观、深入地学习不同朝代的器物特征和演变,从而更好地掌握考古知识。
16:42 考古博物馆的展示逻辑与观众理解
对话围绕考古博物馆的展示逻辑及其对不同观众群体的影响展开。讨论指出,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旨在清晰地呈现从万年前至现代的苏州历史发展脉络,满足普通观众、学术观众以及青少年对考古学的兴趣。特别强调了普通观众应如何通过理解年代学、地层学以及类型学等基本概念,更好地解读展品及其背后的历史信息。此外,还提及了展厅内符号和线条的使用,旨在帮助观众更好地观察和理解考古发现。
20:03 考古博物馆中的类型学和组合关系研究
讨论了在考古博物馆中,理解和研究类型学与组合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了通过观察和分析器物的组合与功能,可以更好地复原和理解其历史背景和使用情境,指出这些组合关系在考古研究中不可或缺,有助于揭示器物的真正意义和作用。
25:09 苏州考古重要遗址与发现概述
对话中详细介绍了苏州考古历程中的多个重要遗址和发现,特别强调了对吴越文化分界和风格区分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通过大规模发掘解决历史认知中的关键问题。
28:35 苏州考古新发现:秦代子城及北园遗址研究
对话围绕苏州考古新发现展开,讨论了北园古城区遗址中发现的黑皮陶等战国时期文物,以及这些文物可能与吴国的关联。此外,还提到了在金城新村和北园遗址发现的秦代文物相关证据,包括带有秦代写法文字的器物,这是苏州考古的重要突破。
31:10 探讨秦代文物及其重要发现
对话讨论了江南地区器型秦代旧存文物的概念,特别提到了在咸阳发现的与江南器型相似的罐子,这表明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与物品交流。此外,还详细介绍了虎丘路孙吴大墓的挖掘与展示过程,强调了其在江浙沪地区的重要地位,以及对墓主人身份的推测,认为其可能是苏州地区等级最高、规模最大的国家保障级别的历史人物。
36:28 三国大墓文物展:精美金器与历史价值
本次展览在一个150平方米的展厅内展示了围绕墓室周边的多件精美文物,包括青瓷器、金器和青铜器。特别展出的金器和龙首香薰等文物极为精美,多数金器之前未曾展出。除了这些金器,还展出了凤钗等其他珍贵文物。这些展品不仅体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平,也反映了历史性和时间性问题,有一批文物展示了隋代这一关键时期在苏州考古发现中的重要性。
38:32 南方地区唐代文物考古发现与解读
在南方地区,尤其是在苏州附近,考古发现了大量唐代的文物,包括瓷器、陶俑和墓葬。尽管这些文物在精美程度上可能不及北方的白瓷和青瓷,但它们反映了当时平民阶层的生活状况。其中,贞观十九年的一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一批与西安和南京相似风格的陶俑,显示出当时长安风格对南方的影响。此外,五代时期吴越国时期的墓葬也提供了许多重要的考古信息,特别是在常熟和虎丘等地发现的未被盗掘且保存良好的墓葬,对于了解当时的生活和文化有着重要价值。
43:13 宋元窑址考古发现与元代瓷器研究
对话主要讨论了对宋元窑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及其重要发现。从2001年到2004年,进行了多次发掘,揭示了大量的陶制品,特别是一些带有龙纹和云雷纹的特别纹饰的陶器。这些发现与相关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帮助确定了烧造礼器的地点。此外,还讨论了元代太仓龙泉遗址的发现,认为该地可能与郑和下西洋的瓷器贸易有关,是海丝路上的一个重要节点。通过这些发现,研究者们得以重建了当时的生产链和销售终端的关系,并探讨了瓷器的生产和贸易模式。
49:19 苏州考古博物馆展示古城发展脉络
苏州考古博物馆通过六个古城区遗址的特展,重点展示了苏州城市发展的历史脉络,特别是苏州作为古都的早期历史。展览利用实物证据揭示了苏州古城的演变过程,包括从春秋时期到宋元明清各朝代的考古发现。其中,筒瓦和板瓦的组合展示了古代建筑的规模,而宋代寺庙铺地砖的完整展示则提供了对宋代生活的真实感受。尽管展览空间有限,但已展现了苏州丰富的文化遗产。
55:53 苏州考古博物馆的持续探索与新发现
对话围绕苏州考古博物馆的持续工作和新发现展开,强调考古工作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随着新证据的出现,博物馆的展示内容也会不断更新和调整。讨论中提到了通过考古发掘获取的新文物和观点,以及计划中的展览,如古代玩具展和明清考古特展。此外,还提到了博物馆内利用历史遗址元素的独特设计,如用庆元坊的砖铺路,以及明清文物展示较少的原因。最后,表达了对苏州考古博物馆未来更多新发现和展览的期待。
本期节目的相关资料,依旧会发在听友群里,想进群的朋友+v mmcg1011 联系进群
豆瓣: 《门道》在豆瓣播客 欢迎大家给出豆瓣评分
小红书:小藏的访古门道
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
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门道‘》音频刚刚也入驻了微博,欢迎来敲门)
—没有这几位咱们就玩不转—
监制:王卫刚
制作人:李汨汨
学术总顾问:沈旸
音频制作:陆正国 梁跃
视觉设计:赵月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