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时光探宝人:小藏
串台:《述苏道来》
这期节目是一期串台《述苏道来》这个播客的节目。被访者是我,我觉得自己讲得挺好的,所以还是想把这一期内容留在《门道》。就在刚刚,我收到了一条听众的留言,我问她因为听了哪期节目而要假如粉丝群,她说:为了去南博,听了《观天下》那一期,也成了南博体验最好的一段。我27岁了,在北京做着很基础的工作,常常因为工作而痛苦,又因为读书、因为话剧、因为看世界、听世界而感觉那些痛苦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也很感谢你的播客,或许会因为你的播客,再去到一个城市,再爱上一个城市。
我珍惜每个给我留言的听众朋友,也珍惜每一条留言,但这位朋友说的,第一次戳到了我做《门道》以及一切的初衷。这也是我为什么要把这期串台的节目在518这天的《门道》播出。我也希望自己永远不要忘记因为什么,有了小藏,因为什么有了《门道》。
时间轴:
00:00 博物馆与人类历史的透视
对话围绕博物馆和古建筑作为理解大时代、历史和人类发展方向的抓手展开。讲述者强调自己在引导听众深入了解这些主题时的角色,以及对博物馆热潮的警惕,希望人们能更静心地享受和理解博物馆。此外,通过一位听众的留言,展现了博物馆及其背后故事对个人生活和情感的影响,强调了分享和传承历史知识的重要性。
02:21 播客节目《门道》的由来与创作理念
在本期节目中,主播介绍了播客《门道》的命名灵感来源于古建筑的门,象征着门里别有洞天,节目旨在通过门这个意向,带领听众一起探寻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藏和大千世界。主播分享了从传统媒体记者到短视频创作者,再到播客主播的转型经历,表达了对短视频强流量导向的厌倦,以及在播客中找到的内心满足和文化氛围的营造。节目不仅有主播作为推门者,还有嘉宾作为时光探宝人,共同带领听众穿越尘封的时光,追寻历史的宝藏。
04:52 博物馆:城市的客厅与文化缩影
对话围绕博物馆的重要性和其作为文化载体的角色展开。门道这档节目以博物馆为抓手,旨在通过古建筑和博物馆透视大时代、历史以及人类发展。强调博物馆不仅是展示历史和艺术的空间,更是每个城市或地区文化发展史的缩影。通过博物馆,观众可以深入了解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家族渊源、风格和兴趣爱好,就像进入一个家庭的客厅一样。节目希望通过博物馆的探索,带领观众获得精神上的快感和愉悦。
07:41 博物馆的深度体验与观展指南
对话强调了博物馆不仅仅是展示文物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讲述历史、文化和文明特征。通过采访博物馆馆长和策展人,节目旨在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博物馆,提供观展的指引和攻略,以获得更深层次的观展体验。近期对大运河博物馆的介绍,展示了如何通过文物和考古发现讲述一段历史,强调了看博物馆需要门槛和准备。节目希望通过分享博物馆背后的故事和理念,引导听众以更深入的方式探索博物馆。
11:15 南京博物院的历史与重要展览
介绍了南京博物院作为中国博物馆金字塔尖的重要地位,详细讨论了其馆藏、学术水平、展陈设计和社会功能。推荐了有关南京博物院历史、特展如无尽藏、大名展和玉润中华的深度采访节目,强调了了解南京博物院历史和展览对于更好地理解和爱护这一文化宝藏的重要性。
13:05 苏州博物馆与吴文化博物馆的独特魅力
苏州博物馆不仅以其由贝聿铭设计的独特建筑吸引人,还通过展出国际展览如古希腊、古罗马及亚述文明,展现全球文明的互鉴。其西馆的免预约制度和丰富的策展活动为游客提供了便利。此外,吴文化博物馆虽藏品不多,但成功地展示了江南文化的精髓,通过陈建禄馆长的介绍,更深入地理解了博物馆的文化价值。
15:25 文化博物馆的特展体验与地域文明探索
对话者分享了最近参观文化博物馆的体验,特别提到了红楼梦连环画和以马为主题的特展,强调了展览虽体量不大,却能从独特的视角展示丰富的文化内容。此外,还提到了苏州考古博物馆即将开放,以及南京的城墙博物馆、六朝博物馆等其他博物馆的高质量展览。对话者建议,比起拥挤的网红博物馆,去一些较小或县级博物馆,更能深入理解一个地区的地域文明和历史。
19:05 博物馆展览的策划与选择标准
对话中讨论了如何挑选博物馆展览的主题和地点,强调了文化遗产对每个人乡愁的重要性。选择标准通常基于地区、时期或特定展览,同时也表达了对所有博物馆和展览的开放态度,认为每个展览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22:42 探讨展览节目选题的无限可能性
对话中提到,尽管在寻找展览和联系嘉宾的过程中会遇到挑战,但选题的瓶颈期并不存在。通过长期工作积累,个人能够发掘大量可能的选题和内容,从而不断为节目提供新鲜的专题和嘉宾。这反映了在内容创作中,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是克服选题难题的关键。
23:30 文化类播客的制作经验分享
一档专注于传播江苏文化的节目团队向文化类播客的前辈请教制作经验。此前,该节目已涉及昆曲、评弹、吴门画派等内容,但发现这些主题具有较高的学术门槛,需要大量的前期学习和研究。前辈被邀请分享其在文化类播客制作方面的经验和心得,以指导和启发节目团队。
23:54 播客与短视频的内容创作与定位
在媒体时代,内容生产者们在同一起跑线上工作和生产内容,播客与短视频的创作各有侧重。主持人强调其节目不追求大众娱乐,而是定位在学术门槛较高、干货丰富的内容,以满足听众对文化、博物馆、古建筑和历史的兴趣。同时,他也提到虽然短视频有其优势,但其流量逻辑和变现模式并不符合他的创作理念,更倾向于做能够留存下来、有深度的文化记录和传播。
29:00 播客制作中的难忘经历与挑战
在播客制作过程中,有过许多难忘的经历,比如一次关于山西太原北齐壁画博物馆的节目录制,因技术问题险些丢失珍贵录音,后来在意外的地方找到。此外,还有一次采访陕西省考古博物院领导时,由于录音设备不足导致录音质量不佳,这促使之后更新了录制设备。尽管工作中遇到不少挑战,但每次成功访谈后带来的激动感让整个过程充满意义。
33:49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转型与挑战
播客制作中对访谈质量的追求,反映出与听众沟通的重要性。一位从传统媒体转战新媒体的老师分享了其转型经历,强调了传统媒体面临的压力及自身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形成的强烈自我竞争意识。尽管转型过程中并非每年都能取得突破,但持续的自我要求和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努力是关键。
35:42 传统媒体人的转型与新媒体时代的机会
对话探讨了传统媒体人面对新媒体时代的转型过程和经验。讲述了从运营微博、微信公众号到制作视频、博客的转变,以及这一过程中获得的流量思维和新媒体意识。强调了在新媒体时代,传媒技能和思维对于职场人的必要性,并指出传媒与特定领域的结合(如博物馆)可以创造新的传播机会。同时,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职业转型、就业前景和对博物馆内容的警惕进行了深入讨论,表达了希望通过节目记录博物馆发展的愿望。
40:24 文博传播领域新人的建议与心态
对于希望进入文博传播领域的新人,首先强调的是对这个领域的热爱,这是持续发挥能量的重要基础。然而,热爱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成功需要长期的学习和经验积累,以及对世界的清醒认知。不建议为了迎合流量或娱乐化处理博物馆文物,而是应该注重内容的质量和深度。此外,建议保持长期主义的心态,即使开始时进展缓慢,每一步都在成长。最后,要有甘坐冷板凳的心态,即使播出量不大,也要对自己所做的内容感到满意。
本期节目的相关资料,依旧会发在听友群里,想进群的朋友+v mmcg1011 联系进群
豆瓣: 《门道》在豆瓣播客 欢迎大家给出豆瓣评分
小红书:小藏的访古门道
抖音:宝藏姐姐 (因为开始忙《门道》,几乎没空更新视频,但这里依然有几百个文史向短视频正在等你刷)
微博:@门道里的宝小藏 (《门道‘》音频刚刚也入驻了微博,欢迎来敲门)
—没有这几位咱们就玩不转—
监制:王卫刚
制作人:李汨汨
学术总顾问:沈旸
音频制作:陆正国 梁跃
视觉设计:赵月茹 戴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