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中小学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指南(2025年版)》与《中小学生成式人工智能使用指南(2025年版)》,明确要求规范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场景中的应用。两项政策文件均强调,学生不得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直接复制为作业或考试答案,以保障学术诚信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针对创作性任务场景,指南划定了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边界,禁止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完成需原创性输出的学习任务。此举旨在遏制滥用人工智能代写作业、论文等行为,避免技术工具异化为“代劳式使用”的捷径。
文件进一步提出从源头加强管理,要求学校在人工智能教学应用中建立监督机制。通过限制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过度依赖,推动学生合理使用技术工具,同时确保教育评价体系的公平性与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