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宋太宗赵炯因两次北伐失利,导致宋太祖赵匡胤积累的军力与资源消耗殆尽,燕云十六州收复无望。此后,宋朝国策转向守内虚外,彻底放弃主动进攻契丹的战略。赵炯虽试图通过招募河南、河北壮丁补充兵力,但因地方官员与皇储赵元僖反对,最终仅在河北推行募兵制,避免动摇农耕经济。
雍熙四年,赵炯下诏改元端拱元年,推行勤耕政策以恢复国力。山南东道节度使赵普进京述职,因皇储赵元僖举荐被留任京师。赵普第三次拜相后,联合吕蒙正整顿朝纲,严惩结党营私的赵昌言、胡旦等人,肃清官场腐败。
工部侍郎雷德骧因畏惧赵普铁腕手段主动辞官,枢密副使赵昌言等人因诽谤朝政被贬黜。赵普更力主处决以幻术惑众、僭越礼制的陈利用,迫使赵炯放弃庇护,最终陈利用伏诛,民间称颂天理昭彰。赵普通过政治改革与反腐行动,重塑朝廷权威,成为北宋中期稳定朝局的核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