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近代工业革命与能源革命呈现协同演化关系。第一次工业革命(1760-1840年)以蒸汽机煤炭依赖为核心,推动煤炭替代生物质能,实现机械化生产与集中工产制度,加速城市化及铁路网络发展,奠定英国工业霸权,但也引发煤炭污染问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1945年)伴随石油能源工业爆发,内燃机石油需求催生汽车产业与石油化工发展,电气化网络打破地理限制,流水线生产依赖稳定供电。美国凭借石油霸权崛起,中东资源成为战略焦点,埋下地缘冲突隐患。
第三次工业革命(1950-2000年)以电力驱动制造业为核心,计算机技术优化能源管理,电网支撑半导体产业。石油危机迫使节能技术革新,核电兴起与光伏技术初步商业化,德国《可再生能源法》开启政策先例,但核能安全问题引发争议。
当前第四次工业革命(2000年至今)聚焦智能化与可再生能源零碳转型,智能电网储能技术突破风光发电局限,锂电池技术电动车推动出行方式变革。中国在光伏产业链全球化中占据主导,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50%,人形机器人预示生产模式革新。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成为全球焦点,中国新能源革命或重塑国际竞争格局,光伏发电成本低于煤炭、绿电占比提升等成果凸显其引领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