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辽宁某学校因组织五一文艺演出,出现学生集体退裙子事件。班级统一网购60余条裙子用于表演,结束后多数裙子被退回,部分甚至沾染污渍。大量退货导致商家损失并关停网店,校方调查后已道歉赔偿。这一事件再次引发对网购退货政策的争议,尤其是七天无理由退货被滥用的问题。
近年来,类似恶意薅羊毛行为屡见不鲜。例如电商平台的“仅退款”政策被部分消费者利用,导致商家利益受损。尽管七天无理由退货为消费者提供便利,但过度使用如试穿多件后退货等行为,增加了商家运营压力,甚至影响政策可持续性。
校方责任成为焦点。学校组织活动时,未明确统一服装资金来源,导致学生选择网购后集体退货。此类行为既损害商家利益,也造成服装资源浪费。若要求学生自购不退货,虽避免退货问题,但闲置服装同样产生浪费。
解决矛盾需校方提前规划,例如通过租赁服装或选择实用性款式,减少浪费。同时需明确费用承担方,避免薅羊毛行为。平衡活动需求与资源合理利用,才能杜绝类似集体退裙子事件,维护电商平台和消费者权益的良性互动。
183xxxx7912:学校每年搞节目,就不能学校备好服装,年年循环用么?
157xxxx4004:好规则不遵守到最后也会被你自己玩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