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花市场是清末至民国时期老北京著名的季节性消夏场所,每年农历五至七月开放,以石刹海前海为中心,因荷花繁盛得名。其历史可追溯至光绪年间,文献记载此处绿柳垂丝、红衣仕女与荷花相映成趣,成为城中避暑首选。
老北京四大消夏圣地包括荷花市场、葡萄园、灵鹫坑及二闸。灵鹫坑以三面环水、种植莲藕和芡实闻名;葡萄园则因护城河畔的百架葡萄得名,设有野茶馆供人纳凉品茶;二闸现为庆丰公园,曾是庆丰闸所在地。
中元节期间,荷花市场迎来高潮,佛道两教在此举办盂兰盆会,焚烧巨型法船并放河灯超度亡灵。河灯形制多样,如荷叶灯、莲蓬灯等,孩童持长柄荷叶灯游街,形成“斗灯会”习俗。
荷花市场的小吃极具特色,冰碗以碎冰垫底,铺鲜藕、莲子等消暑食材;八宝莲子粥用姜米熬制,佐以果料;奶油镯子以奶油烤制,香甜酥脆;老鸡头米(芡实)和灵鹫米现剥现卖,荷叶包裹更添清凉。此外,玫瑰枣、扒糕、白芸豆捏塑等传统美食亦受青睐。
文献记载,荷花市场与唐代曲江池齐名,其繁华景象在《燕京岁时记》等史料中多有描述。1954年后,西小海区域改建为体校,荷花市场逐渐淡出,但其文化记忆仍承载着老北京的消夏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