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年间,辽国骑兵频繁侵扰北宋边关,瓦桥关作为军事要地面临巨大压力。边关统帅何成举实地考察时发现当地多洼地,提出“蓄水为塞”的防御策略,计划通过引水形成人工塘泊防线,以限制辽国骑兵机动性。然而宋太宗起初担忧此举影响民生,拒绝批准。
为说服皇帝,何成举以“游山作诗”为掩护,邀请官员泛舟考察地形,暗中绘制包含洼地分布和防御需求的行乐图。图中暗藏瓦桥关危急形势,最终让宋太宗理解其意图。面对皇帝对民生问题的质疑,何成举指出蓄水洼地为盐碱地,本不适合耕种,但改造后可发展养鱼、采茭白等产业,既解决边防又保障民生。
宋太宗采纳建议后,何成举主持修建长达三百余里的塘泊防线,成为抵御辽国骑兵的水上长城。此举不仅减少辽国侵扰,还因盐碱地改造带动渔业和手工业,使瓦桥关百姓生活更加富足。这一策略兼顾军事防御与经济转型,成为北宋边防史上的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