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在官府任职期间,因断案公正受到百姓田七的感激。田七之母却坚持与官府划清界限,认为百姓欠下人情需以财物偿还,而非让儿子日后为义气涉险。蒲松龄自称草木平民,强调官府本应为百姓主持公道,并婉拒谢礼,转而请求田家赠予陈年狐狸皮,暗示对狐狸的特别关注。
随后,蒲松龄讲述一则狐狸复仇故事:县令秋公曾烧死官署中的狐狸,仅一只白狐逃脱。秋公卸任后,白狐化身老人告发其贪腐行径,致其被查办。故事借狐狸复仇,暗喻善恶有报之理,呼应蒲松龄对狐狸的维护态度。
田七母子与蒲松龄的对话,揭示了百姓与官府间复杂的情感纠葛,以及蒲松龄作为修道者的超然立场。他提及兄长入山修道之事,暗示自身对世俗纷争的疏离,却仍以行动践行体恤民情、维护公道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