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增持美债动向与政治信号
2024年6月,中国央行罕见增持美债119亿美元,打破2018年以来持续抛售的惯例。这一动作被视为中美金融合作信号,与拜登政府展开利益互换的铺垫。历史上,中国持有美债规模与中美关系密切相关,例如2018年关税战爆发后抛售加速,而近期增持或为缓和紧张局势。
沙利文访华议题与中美博弈
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于8月27-29日访华,聚焦金融合作议题。沙利文作为拜登政府鸽派代表,此前曾推动中美破冰对话。此次访华前,加拿大对华电动车加征关税,被视为美方施压筹码。分析认为,中美短期或达成有限合作,但长期遏制中国的共识未变。
去美元化战略调整与黄金储备
中国央行同步暂停连续17个月的黄金储备增持,释放放缓去美元化信号。此举与美联储降息预期相关,但更多被解读为向美方展示合作诚意。当前中国外资流入放缓,资本市场受脱钩言论冲击,需平衡短期经济利益与长期战略。
美国大选影响与两党策略差异
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近期淡化对华强硬立场,并在党纲中恢复一中政策表述,传递缓和信号。相较之下,特朗普主张全面切断中美金融联系,其政策威胁导致资本市场波动。分析指出,若哈里斯胜选,中美金融合作或延续;若特朗普回归,关税战与脱钩风险将加剧。
资本市场脱钩风险与应对
中美金融工作组会谈首次邀请在华外资企业参与,旨在稳定市场预期。中国1-7月实际使用外资同比下降29.6%,北向资金净流出加剧A股压力。短期内,中美互动或缓解资本市场焦虑,但长期仍面临美国遏制政策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