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马克在二战后成为国际储备货币的进程中,始终以国内经济稳定为核心目标。德国央行通过坚持货币政策独立目标,优先控制输入型通胀压力,确保马克对内价值稳定,形成了良好的国际信誉。然而,其主动限制德国马克国际化进程,通过资本项目开放限制减少国际资本冲击,并因金融市场深度拓展不足,客观上阻碍了货币国际化。
当前中国与德国面临相似挑战:长期贸易顺差导致外汇储备规模激增,叠加汇率波动控制机制压力,输入型通胀压力持续存在。德国经验表明,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需服务于国内经济结构转型战略,优先稳定币值以提升国际信誉。同时,资本项目开放限制需与实体经济承受能力匹配,结合三元悖论政策权衡,逐步推进汇率弹性化改革。
金融市场深度拓展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中国需加快金融工具创新,扩大资本项目开放限制的试点范围,例如通过人民币跨境结算、境外直接投资等渠道增加国际流通量。完善国债市场基础建设,为人民币回流机制提供支撑,最终实现支付、投资及储备功能的全面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