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通过鲁国断足智者王骀的故事,阐述德性哲学观的核心思想。王骀虽失去一足,却以潜移默化不言之教感召众人,其追随者数量与孔子相当。他主张“立不教,坐不议”,通过无形心诚教化之力,使弟子“虚而往,实而归”,展现超越言语的德性教化众人拥戴之效。
孔子在与弟子常季的对话中,强调王骀拥有万物皆一整体观。他突破耳目所倚的感官局限,以开阔心灵把握本质,将万物视为统一整体。即使天地覆劫不毁其道,因其通晓“万物皆同”之理,故能超然于形体残缺,视断足如失土般无谓,坚守心志不受外物变迁影响。
文中引用“肝胆楚越”与“松柏独正”的比喻,进一步阐释庄子的德性哲学观:从差异角度看,万物如楚越相隔;从统一角度看,万物本质相通。王骀的智慧在于以心诚者无言之感召,引导众人领悟“相耳目而心未死”的境界,与苏轼《赤壁赋》中“物我皆一”的思想形成呼应,揭示道家对自然与本质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