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利兵在课程中重点讲解了两味利湿退黄中药——地耳草和鸡骨草。地耳草为藤黄科植物,性苦凉,归肝胆经,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的功效。其经典配伍包括与鸡骨草、茵陈同用治疗湿热黄疸,或加郁金、地鳖等活血化瘀药用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及肝硬化腹水的综合治疗。临床应用中,地耳草还可通过外敷或配伍鱼腥草、败酱草治疗肺痈、肠痈等热毒痈肿。
鸡骨草为豆科植物,性微苦凉,归肝胃经,除利湿退黄外,更强调疏肝止痛作用。其种子有毒,需去荚果后入药。与地耳草配伍可增强保肝护肝效果,适用于慢性肝病及肝胃不和引起的胁痛。临床研究显示,鸡骨草含粗皂苷成分,对增强肠道蠕动和抗肝纤维化具有辅助作用。
课程还指出,两药在治疗黄疸型肝硬化时,常与泽泻、柴胡等配伍,腹水严重时加猪苓、路路通利水。对于跌打损伤,地耳草可配乳香、没药外敷活血消肿。两种中药通过不同配伍方案,覆盖了从病毒性肝炎到痈肿疮毒的多类病症,是中医肝病治疗的重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