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

132、张胜兵品《伤寒》之太阳病(155条条文附子泻心汤)

最近更新: 20小时前时长: 31:15
张胜兵品伤寒丨通俗诙谐丨国学不再难
扫码下载蜻蜓app
听书/听小说/听故事
4.5亿用户的选择
节目简介

# 附子泻心汤临床应用

# 热痞兼阳虚证治

# 肾阳虚表阳不固

# 附子泻心汤煎煮特点

# 上热下寒证型分析

# 大黄黄连清泻热痞

# 黄岑调和寒热阴阳

# 阳虚表阳不固机理

# 半夏泻心汤证型对比

# 附子泻心汤治帕金森

张胜兵在讲解《伤寒论》第155条条文时,重点剖析了附子泻心汤的临床应用。本条条文指出,患者因误下导致风寒入里化热形成心下痞(热痞),同时因素体肾阳虚出现恶寒汗出,需用附子泻心汤治疗。该方通过大黄、黄连轻清泻热痞,附子温补肾阳以固表阳,黄岑则调和寒热阴阳之枢机,体现寒热并用、攻补兼施的特点。
煎煮方法的特殊性是附子泻心汤的关键:大黄、黄连、黄岑以沸水浸泡取其轻清之气,附子另煎以发挥温阳重效。与半夏泻心汤对比,附子泻心汤针对肾阳虚兼热痞,而半夏泻心汤侧重脾阳虚与胃热错杂,两者在病机与用药上存在显著差异。
临床应用中,附子泻心汤不仅适用于上热下寒证型,如腰以上燥热、腰以下冰冷,还可扩展至帕金森综合症、顽固性胃病等复杂病症。通过案例说明,该方在调和阴阳寒热的基础上,结合补肝肾、强筋骨药物,能显著改善阳虚表阳不固导致的肢体功能障碍及胃肠症状,展现经方灵活运用的价值。
张胜兵强调,学习《伤寒论》需结合临床实践,突破条文字面局限。附子泻心汤的煎煮特点与配伍思路为治疗寒热错杂证提供了范例,其核心在于精准辨别肾阳虚与热痞并存的病机,通过黄岑等药物调和阴阳,实现疗效最大化。

评论
还没有评论哦

该专辑其他节目

回到顶部
/
收听历史
清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