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手机研发中强调对工艺创新的极致追求。2014年采用不锈钢边框时,团队通过合作伙伴投入19亿元设备资金,单个边框成本达398元,占据小米4总成本的25%。尽管公众质疑不锈钢材料的“廉价感”,但实际加工中面临复杂工艺难度,微小误差即导致成品率骤降,初期仅20%的合格率造成80%材料浪费。
面对友商采用低成本塑料边框的竞争,团队认为材料差异体现了底层研发理念的分歧。不锈钢边框工艺难度远超二三十元塑料方案,但通过试验验证了高端材料创新的可行性,后续iPhone的同类设计也印证了这一方向的价值。
在曲面玻璃应用上,小米Note采用零纯正度玻璃工艺以消除折光瑕疵,但用户反馈易滑落问题。研发团队坚持技术突破,曲面玻璃加工挑战使得初期成品率仅20%,虽尝试增加弧度改进握感,却与工艺创新代价高昂的底层逻辑产生冲突,凸显1%性能增益需100%研发成本超预期投入的行业规律。
最终,团队将不锈钢边框工艺难度和曲面玻璃加工挑战视为必须承受的创新代价。这种对合作伙伴设备投资和技术试错的执着,形成了区别于“偷工减料”竞争者的核心壁垒,也揭示了消费电子领域微小改进背后的庞杂研发体系支撑。